了解新疆

当前所在:首页 > 了解新疆 > 自然地理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简称新,位于亚欧大陆中部,地处中国西北边陲,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;国内与西藏、青海、甘肃等省区相邻,周边依次与蒙古、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;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,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,是中国面积最大、交界邻国最多、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。

新疆古称西域,是古"丝绸之路"的重要通道,是各民族迁徙融合的走廊,是"一体多元"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地区,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、休戚与共,共同开发、建设、保卫祖国的边疆,创造了灿烂的文化,推动着历史的文明进步。公元前138年,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,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邦建立了联系。公元前60年,西汉政权在乌垒(今轮台县境内)设立西域都护府,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。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(意为故土新归),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,省会迪化(今乌鲁木齐市)。1949年9月25日,新疆和平解放,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,开创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。1955年10月1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,首府设乌鲁木齐市(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),从此掀开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。

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,共有55个民族成份,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、汉、哈萨克、回、柯尔克孜、蒙古、塔吉克、锡伯、满、乌孜别克、俄罗斯、达斡尔、塔塔尔等13个。截至2016年末,新疆总人口2398.08万人,其中少数民族约占60%。目前,全区辖有14个地级行政单位,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、5个地区和乌鲁木齐、克拉玛依、吐鲁番、哈密4个地级市;有68个县、24个县级市、13个市辖区,其中包括6个自治县、9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、32个边境县(市);有872个乡镇,其中包括 42个民族乡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辖有14个师、178个农牧团场,总人口283.41万人。

新疆的地貌可以概括为"三山夹两盆":北面是阿尔泰山,南面是昆仑山,天山横贯中部,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,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,天山以北为北疆。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2.34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。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,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、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。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长2486公里,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。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第二大盆地。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.8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第二大沙漠。在天山东部和西部,还有被称为"火洲"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"塞外江南"的伊犁谷地。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,低于海平面154.31米,是中国陆地最低点。新疆水域面积5500平方公里,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92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。片片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干旱河谷平原区,现有绿洲面积14.3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总面积的8.7%,其中天然绿洲面积8.1万平方公里,占绿洲总面积的56.6%。

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,降水稀少、蒸发强烈,年均降水量154.4毫米。境内山脉融雪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条。冰川储量2.13万亿立方米,占全国的50%,有"固体水库"之称。水资源总量727亿立方米,居全国前列,但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全国平均的六分之一。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,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。新疆土地资源丰富,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,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。现有耕地6180多万亩,人均占有耕地2.69亩,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;天然草原面积7.2亿亩,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.5%,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。新疆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600-3400小时,居全国第二位,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。

>详情

地形地貌

新疆的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"三山夹两盆":北面是阿尔泰山,南面是昆仑山,天山横贯中部,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,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,天山以北为北疆。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。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,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、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。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,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。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第二大盆地。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.8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第二大沙漠。水域面积5500平方公里,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80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。在天山东部和西部,还有被称为"火洲"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"塞外江南"的伊犁谷地。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,低于海平面154米,是中国陆地最低点。片片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,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4.2%。
新疆远离海洋,气候干燥少雨,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,年均天然降水量仅有171毫米。境内山脉融雪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条,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径流量879亿立方米;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153亿立方米;冰川储量2.13万亿立方米,占全国的50%,有"固体水库"之称。新疆土地资源丰富,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,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。现有耕地7600多万亩,人均占有耕地3.45亩,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.6倍;天然草原面积7.2亿亩,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.5%,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。有后备耕地2.23亿亩,居全国首位;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600-3400小时,居全国第二位。

气候特征

新疆远离海洋,气候干燥少雨,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,年均天然降水量仅有171毫米。境内山脉融雪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条,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径流量879亿立方米;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153亿立方米;冰川储量2.13万亿立方米,占全国的50%,有"固体水库"之称。新疆土地资源丰富,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,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。现有耕地7600多万亩,人均占有耕地3.45亩,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.6倍;天然草原面积7.2亿亩,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.5%,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。有后备耕地2.23亿亩,居全国首位;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600-3400小时,居全国第二位。

生态建设

1、控制人口数量,提高人口素质
 新疆的人口由建国初期的400多万增加到目前的2000多万,半个多世纪增长了近5倍,是全国人口增加最快的省区之一。根据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,新疆目前人口密度是11/平方公里,而联合国会议提出的干旱地带人口密度的临界指标,认为干旱区绿洲人口不宜超过7人/平方公里,新疆已超过了这一掼标近60%。按绿洲面积计算,新疆目前的人口密度是328人/平方公里,个别绿洲每平方公里超过1100人,已接近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。人口增长过快,必然导致人类在原本脆弱的干旱地区活动强度过大,势必给生态环境造成学生的压力,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。人作为绿洲的主体,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有能动性的因素,因此,新疆要把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。同时,还要全面提高人口文明素质,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,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。
2、转变增长方式,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
资源节约就是在生产、流通、分配、消费的各个环节,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以较少的资源消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。环境友好是指人类应采取对环境无害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生产活动,尽可能少地产生污染,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。
3、建立高效、集约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体系,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
干旱区的绿洲具有唯水性特点,由于水资源在时空颁的巨大差距,加上干旱和荒漠绿这样一种生态格局,决定了新疆的可持续发展、新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有以水为核心。水是绿洲经济的决定性因素。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"以节水求发展、以水定发展"。如建立科学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,建立水资源集约管理体系,并且要切实保证水资源的生态安全。
4、大力植树种草,保护和建设绿色植被
干旱气候决定了绿洲森林覆盖率低,植被以荒漠草灌为主。荒漠植被在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维护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。而绿洲与荒漠唇齿相依,生态系统的演替呈彼退我进之势,因此,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改善,起首要作用应是以草灌为主的荒漠植被。首先是要进一步落实停止采伐天然林木的各项措施,育林为主,加大封育,尽快恢复林区的生态环境。其次是切实保护好天然草地。第三是努力建设好绿生态屏障。
5、认真做好防沙治沙工作
沙漠化是一种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普遍现象。过度放牧、过度垦荒、过度采伐、放火烧等都是造成沙漠化的人为因素。防沙治沙应该定位为:防治已有的耕地、草地、林地的沙漠化。保护好荒漠植被,做好封育,并加强管理,是防沙固沙的有效措施。

主办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    承办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
地址:乌鲁木齐市中山路479号

ICP备案号:新ICP备05001680号建议:使用1366*768分辨率/IE9.0或以上浏览器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